廉风颂千年 知古以鉴今

——廉政文化纪录片《廉鉴》央视开播在全省引起热烈反响

来源:秦风网      作者:杜瑶     发布时间:2022-01-24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兴廉政之风,养浩然正气。

《周礼》中的“六廉”、秦简《为吏之道》、国宝级文物何尊上的“德”字……跨越千年的廉政文物、遗址、典籍讲述着关于“廉政”的故事。穿过历史云烟,得以窥见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正干部的推崇。

“这份关于‘廉’的传承从未远去。”1月21日晚,西安市纪委监委派出西安浐灞生态区纪检监察工委干部焦晓平打开电视,和家人一起收看纪录片《廉鉴》。“开播后,我们每集都看。印象最深的是《吕氏春秋·忠廉》中吕不韦对‘廉’提出了新的定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把为政清廉与否,与利、义挂钩进行对比,看一个人在利益面前的表现,来判断是否清廉。干部,就应该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注重对职责德行的坚守,始终应以国家利益为自己操守的准则,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焦晓平说。

从《廉鉴》中感悟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是不少党员干部的共同收获。连日来,这部由陕西省纪委监委、宝鸡市纪委监委联合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6集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廉鉴》亮相银屏,成为继话剧《路遥》、秦腔廉政历史剧《关西夫子》晋京之后,陕西省又一个廉政文化精品项目走向全国。

“文化建设,特别是廉政文化的传播总是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作为宣传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古代廉洁思想、廉政建设,善于从古今对比、制度沿袭、文化传承中探索廉政宣传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提升宣传教育公信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商洛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杨玉洁深受启发。

在巴山相靠,汉水横贯的安康市,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奚小莉也有着相同的体会。“关于‘廉’的发展沿袭,使党员干部在文化熏陶中受到廉政教育,这些德政之治、家国情怀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如一道光,激发我们结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来传承和践行。”奚小莉谈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好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优良基因,发挥好廉政文化在实现‘三不’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思想建设对党员干部来说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成是“总开关”。而拧紧思想的“总开关”,根本在于坚定理想信念。

收看纪录片后,省纪委监委驻省文化和旅游厅纪检监察组干部高磊说,无论是秦大一统后建立起的监察御史制度,还是新时期好干部的“20字标准”,都有着对执政者“廉”的要求。这部廉政文化纪录片使自己对中国厚重的廉政文化有了全新认识,对提升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更深的体悟。“廉是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廉洁和腐败是绝对的矛盾,我们党同一切腐败行为水火不容。从历史的演变、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每一个走向腐败的官员都是从廉洁意识淡化开始的。以史为鉴,才能勇毅前行。” 高磊说。

公生明,廉生威。吏治不清,浊浊尘世;吏治一清,清平盛世。

纪录片分为廉之源起、廉之内核、廉之法制、廉之精神、廉之天下、廉之思辨六个主题,以陕西文物、遗址、民俗等遗存作为思考的基础,探寻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萌芽,并由此对中国廉政思想的后续发展进行重要节点式的梳理,将“廉”讲得富有“时代感”。在旬邑县纪委副书记马建军看来,以廉为鉴,正心修身,为政以德,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我们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运用历史智慧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马建军说。

“三千年的廉洁故事、‘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十年磨一剑。”省纪委监委驻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杜丽峰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了自己的感悟。她说:“《廉鉴》就像是在我们脚下这片大地上叠加出来的时间之旅,就像一棵古老遒劲的树,长出新叶抽出新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党,应当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怎样发展求索,不断自我革命、谋求进步。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责有攸归,责无旁贷。”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给人以重要启示。我们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纪录片中有大量的素材和镜头取自宝鸡,而宝鸡的眉县又是张载的故乡。张载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至今熠熠生辉。”回顾一帧帧画面,宝鸡市眉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侯军科这样说,“政风纯正、官吏清廉,关系着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我们要坚持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让初心使命在内心深处真正扎根,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实到行动上,继续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